建筑用砂检验指导书
08-22 14:05:15 浏览次数:397次 栏目:检测试验
标签:检测试验设备,
建筑用砂检验指导书,http://www.gong66.com
(3)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A2+A3+A4+A5+A6)-5A1
Mx=
100-A1
式中:A1、A 2、A 3、A 4、A 5、A 6分别为4.75、2.36、1.18、0.60、0.30、0.15m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Mx为细度模数
(4)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时,须重新试验。
5.1.5 试验条件及注意事项
(1)试验筛的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试验筛》的规定。
(2)烘箱温度能控制在105±5℃。
(3)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3.2.1所列的数字相比,除4.75mm和0.60mm筛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5.www.gong66.com1.6 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
(1)在烘干试样时,发生停电,试样仍放置于烘箱时,继续烘干至恒重。
(2)摇筛机因停电或发生故障,机筛可改用手筛。
5.1.7 颗粒级配试验结果判定
细度模数按测定值与第3.2.1条规定范围相比,判定粗、中、细砂三级中的相应一级。
颗粒级配按实际测得的各筛累计筛余百分率与表3.2.1规定的砂粒级配区相比,判定Ⅰ、Ⅱ、Ⅲ三个级配区中相应一个区。
5.1.8 颗粒级配试验流程
核实样品→缩分→试样制备→称取试样→筛分→称取各筛筛余量→ 记录→计算分析→判定
5.2 含泥量
5.2.1 所采用的仪器设备
(1)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3) 方孔筛:孔径为O.075mm及1.18mm的筛各一只;
(4) 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5) 搪瓷盘、毛刷等。
5.2.2 试样制备
将试样缩分至约1lOOg,置于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5.2.3 试验步骤
(1)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掏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18mm及O.075mm的套筛(1.18mm筛放在上面),滤去小于O.075mm的颗粒。
(2)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容器内的水清澈为止。
(3)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O.075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O.075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0.1g。
5.2.4 砂的含泥量计算(精确至0.1%)
G0-G1
Qa= ×100
G0
式中:Qa——含泥量,%;
G0——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
G1——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5.2.5 试验条件及注意事项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过程中应小心防止砂粒流失。
5.2.6 试验结果判定
含泥量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该测定值判定为试验结果,填入报告表中检测结果栏。
5.2.7 试验流程
核实样品→试样制备(缩分、烘干、称取试样)→注水拌匀→浸泡2h→ 掏洗、过筛、洗净→烘干→称重量→记录计算→判定
5.3 泥块含量
5.3.1所采用的仪器设备
(1)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3) 方孔筛:孔径为0.60mm及1.18mm的筛各一只;
(4) 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5) 搪瓷盘、毛刷等。
5.3.2 试样制备
将试样缩分至约50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小于1.18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5.3.3 试验步骤
(1)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出试样面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0.60m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2)保留下来的试样小心地从筛中取出,装入浅盘后,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到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0.1g。
5.3.4 砂的泥块含量计算(精确至0.1%)
G1-G2
Qb= ×100
G1
Qb——泥块含量,%;
G1——1.18mm筛筛余试样的质量,g;
G2——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5.3.5 试验结果判定:
泥块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测定值,该测定值判定为试验结果,填入报告表中检测结果栏。
5.3.6试验流程
核实样品→试样制备(缩分、烘干、筛分、称取试样) →注水拌匀→浸泡24h→碾碎泥块、筛上淘洗清澈→筛上试样取出烘干→称重→记录计算→判定
5.4 坚固性
5.4.1 采用硫酸钠www.gong66.com溶液法。
5.4.2 所采用仪器设备和试剂
(1) 10%氯化钡溶液;
(2) 硫酸钠饱和溶液;
(3)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 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5) 三脚网篮:用金属丝制成,网篮直径和高均为70mm,网的孔径应不大于所盛试样中最小粒径的一半;
(6) 方孔筛:孔径为0.15mm、0.30mm、0.60mm、1.18mm、2.36mm、4.75mm及9.5mm试验筛各一个;
(7) 容器:瓷缸,容积不小于10L;
(8) 密度计;
(9) 玻璃棒、搪瓷盘、毛刷等。
5.4.3 溶液的配制及试样制备
(1)硫酸钠溶液的配制按下述方法:
在1L水中(水温30℃左右),加入无水硫酸钠350g,或结晶硫酸钠750g,边加入边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饱和。然后冷却至20℃-25℃,在此温度下静置48h,即为试验溶液,其密度应为1.151g/cm3-1.174 g/cm3。
5.4.4 坚固性试验步骤
(1)将试样缩分至约2000g。将试样倒入容器中,用水浸泡、淋洗干净后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及小于0.3mm的颗粒,然后筛分成0.30~0.60mm;0.60~1.18mm;1.18~2.36mm和2.36~4.75mm四个粒级备用。
(2)称取各粒级试样各100g,精确至0.1g。将不同粒级的试样分别装入网篮,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溶液的体积应不小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网篮浸入溶液时,应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的气泡,然后静置于该容器中,网篮底面应距离容器底面约30mm,网篮之间距离应不小于30mm,液面至少高于试样表面30mm,溶液温度应保持在20℃~25℃。
(3)浸泡20h后,把装试样的网篮从溶液中取出,放在烘箱中于(105±5)℃烘4h,至此,完成了第一次试验循环,待试样冷却至20℃~25℃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循环。从第二次循环开始,浸泡与烘干时间均为4h,共循环5次。
,建筑用砂检验指导书
(3)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A2+A3+A4+A5+A6)-5A1
Mx=
100-A1
式中:A1、A 2、A 3、A 4、A 5、A 6分别为4.75、2.36、1.18、0.60、0.30、0.15m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Mx为细度模数
(4)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时,须重新试验。
5.1.5 试验条件及注意事项
(1)试验筛的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试验筛》的规定。
(2)烘箱温度能控制在105±5℃。
(3)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3.2.1所列的数字相比,除4.75mm和0.60mm筛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5.www.gong66.com1.6 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
(1)在烘干试样时,发生停电,试样仍放置于烘箱时,继续烘干至恒重。
(2)摇筛机因停电或发生故障,机筛可改用手筛。
5.1.7 颗粒级配试验结果判定
细度模数按测定值与第3.2.1条规定范围相比,判定粗、中、细砂三级中的相应一级。
颗粒级配按实际测得的各筛累计筛余百分率与表3.2.1规定的砂粒级配区相比,判定Ⅰ、Ⅱ、Ⅲ三个级配区中相应一个区。
5.1.8 颗粒级配试验流程
核实样品→缩分→试样制备→称取试样→筛分→称取各筛筛余量→ 记录→计算分析→判定
5.2 含泥量
5.2.1 所采用的仪器设备
(1)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3) 方孔筛:孔径为O.075mm及1.18mm的筛各一只;
(4) 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5) 搪瓷盘、毛刷等。
5.2.2 试样制备
将试样缩分至约1lOOg,置于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5.2.3 试验步骤
(1)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掏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18mm及O.075mm的套筛(1.18mm筛放在上面),滤去小于O.075mm的颗粒。
(2)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容器内的水清澈为止。
(3)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O.075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O.075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0.1g。
5.2.4 砂的含泥量计算(精确至0.1%)
G0-G1
Qa= ×100
G0
式中:Qa——含泥量,%;
G0——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
G1——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5.2.5 试验条件及注意事项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过程中应小心防止砂粒流失。
5.2.6 试验结果判定
含泥量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该测定值判定为试验结果,填入报告表中检测结果栏。
5.2.7 试验流程
核实样品→试样制备(缩分、烘干、称取试样)→注水拌匀→浸泡2h→ 掏洗、过筛、洗净→烘干→称重量→记录计算→判定
5.3 泥块含量
5.3.1所采用的仪器设备
(1)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 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3) 方孔筛:孔径为0.60mm及1.18mm的筛各一只;
(4) 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5) 搪瓷盘、毛刷等。
5.3.2 试样制备
将试样缩分至约50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小于1.18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5.3.3 试验步骤
(1)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出试样面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0.60m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2)保留下来的试样小心地从筛中取出,装入浅盘后,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到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0.1g。
5.3.4 砂的泥块含量计算(精确至0.1%)
G1-G2
Qb= ×100
G1
Qb——泥块含量,%;
G1——1.18mm筛筛余试样的质量,g;
G2——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5.3.5 试验结果判定:
泥块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测定值,该测定值判定为试验结果,填入报告表中检测结果栏。
5.3.6试验流程
核实样品→试样制备(缩分、烘干、筛分、称取试样) →注水拌匀→浸泡24h→碾碎泥块、筛上淘洗清澈→筛上试样取出烘干→称重→记录计算→判定
5.4 坚固性
5.4.1 采用硫酸钠www.gong66.com溶液法。
5.4.2 所采用仪器设备和试剂
(1) 10%氯化钡溶液;
(2) 硫酸钠饱和溶液;
(3)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 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5) 三脚网篮:用金属丝制成,网篮直径和高均为70mm,网的孔径应不大于所盛试样中最小粒径的一半;
(6) 方孔筛:孔径为0.15mm、0.30mm、0.60mm、1.18mm、2.36mm、4.75mm及9.5mm试验筛各一个;
(7) 容器:瓷缸,容积不小于10L;
(8) 密度计;
(9) 玻璃棒、搪瓷盘、毛刷等。
5.4.3 溶液的配制及试样制备
(1)硫酸钠溶液的配制按下述方法:
在1L水中(水温30℃左右),加入无水硫酸钠350g,或结晶硫酸钠750g,边加入边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饱和。然后冷却至20℃-25℃,在此温度下静置48h,即为试验溶液,其密度应为1.151g/cm3-1.174 g/cm3。
5.4.4 坚固性试验步骤
(1)将试样缩分至约2000g。将试样倒入容器中,用水浸泡、淋洗干净后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及小于0.3mm的颗粒,然后筛分成0.30~0.60mm;0.60~1.18mm;1.18~2.36mm和2.36~4.75mm四个粒级备用。
(2)称取各粒级试样各100g,精确至0.1g。将不同粒级的试样分别装入网篮,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溶液的体积应不小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网篮浸入溶液时,应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的气泡,然后静置于该容器中,网篮底面应距离容器底面约30mm,网篮之间距离应不小于30mm,液面至少高于试样表面30mm,溶液温度应保持在20℃~25℃。
(3)浸泡20h后,把装试样的网篮从溶液中取出,放在烘箱中于(105±5)℃烘4h,至此,完成了第一次试验循环,待试样冷却至20℃~25℃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循环。从第二次循环开始,浸泡与烘干时间均为4h,共循环5次。
,建筑用砂检验指导书
上一篇:普通混凝土用碎(卵)石检验指导书
下一篇:建筑用碎石、卵石检验指导书